篮球联赛裁判法则,篮球联赛裁判法则是什么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篮球联赛裁判法则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篮球联赛裁判法则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篮球裁判考试内容、考试流程、考试时间是多久?

1 临场执裁; 2 篮球竞赛有关法则,规则,裁判法,篮球技术理论; 3 篮球技术、战术实践; 4 英语; 5 体能测试:(1)国际篮联20米渐进折返跑 (2)男子3000米,女子1500米; 国家篮球裁判晋升考核的审批原则是各项考试均达到及格的标准,以临场考试为主,综合其他报考条件及平时表现综合评定。

篮球联赛裁判法则,篮球联赛裁判法则是什么

希望能帮到你 ,最好通过考试 祝愿你工作顺利 生活幸福!!

美国NBA联盟中的哈登规则是什么?

大家都知道,哈登是联盟最擅于造犯规获得罚球的球员。可以说在碰瓷骗犯规方面,哈登将这项技术发挥的登峰造极。比如16/17赛季,哈登总共造成了122次三分犯规,这比第二名多出了将近80次。联盟认为这样不停的吹犯规、走上罚球线,极大的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流畅度,对防守方球员也极度不利。于是,“哈登规则”应运而生。


所谓“哈登规则”,目的是为了阻止球员故意找身体接触然后顺势投篮造犯规获得罚球。官方规定当身体接触发生在持球队员做出投篮动作之前,而不是抓着球准备投篮,那么这种情况下裁判将不会判罚投篮犯规。


用通俗的话讲,就是不准球员通过“抡臂”或者其他故意和防守球员身体接触的方式骗犯规。虽然该项规则叫“哈登规则”,但可不是只针对哈登。比如哈登的前队友杜兰特和现队友保罗都是抡臂罚球的高手。

“哈登规则”刚出台时,登哥其实极度不适应,当时在季前赛中还对此有所抱怨。但巨星毕竟是巨星,很快哈登就悄然改变自己打球的风格,依然是稳定在联盟超巨行列,今年更是更上一层楼,几乎锁定MVP奖项。

首先我们来看哈登法则的具体条例

1718赛季开始之前,联盟颁布了两条新的规定,其中一条被称球迷称为哈登法则

具体规定是:裁判可以在吹罚犯规以后,通过回看来确定犯规是否有问题,是属于运球时的犯规,还是投篮时的犯规。

哈登法则的由来

1617赛季的三分线外投篮犯规次数,上升到了单赛季历史第一,甚至比之前任何一个赛季都要多几倍,尤其是以哈登为首的球员,喜欢在运球行进时,主动找身体接触,一旦防守人稍不留意,就主动靠上去,再假装出手搏犯规。


这种打法不止惹得许多的防守人的不满,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流畅性,所以联盟决定出手,调整关于这种犯规的判罚。

这个规定叫做哈登法则,显然就是针对以哈登为首制定的,这也令得许多人抱着看好戏的心态,想看看哈登新赛季的表现会下滑到什么程度。

我们都知道当年的哈登,是以“碰瓷”出名的。在进攻中时常找到你的疏忽,造成进攻犯规来获得罚球甚至打出2+1.

但你要知道,NBA是一个商业联盟,他需要满足场上篮球足够的对抗外,还要满足观众球迷们的观赏感觉。一味的打断比赛节奏,利用打球来得分,显然不符合这种趋势和潮流。

再者,哈登的多次造犯规也让着联盟很多球员和球队的不满,认为这是一种规则漏洞,而哈登钻了空子。
于是,哈登规则被提出,时间是去年的夏天,大概内容是这样“如果身体接触发生在持球进攻球员做出投篮动作之前,而不是准备投篮,这种情况下,裁判不会判罚这次进攻为进攻犯规”。

“哈登规则”也并不是一个官方说法,只是球迷们更喜欢叫这个称谓罢了

或许很多人对哈登的造犯规表示不满,到在我自己看来,没什么不妥的,能在规则之内造成犯规,并且通过罚球得分,不是所有球员都能做出来的,这同样是一种能力!

在上个赛季(16/17),哈登造对手三分犯规的次数达到122个,这122个制造的三分犯规的数量如此的多,可见哈登在制造犯规这方面是多么的高明,碰瓷的水准是多么的登峰造极!

哈登的如此高明的制造犯规,引起了美国很多的资深媒体的强烈不满,甚至有一部分的媒体居然加上谴责,理由是,哈登的做法影响比赛的公平性和比赛的观赏性!

2017-18赛季开始前,NBA推出新规则,专门针对故意制造犯规的球员,矛头直指哈登这一类球员,所以此规则被称为“哈登法则”。

新规则规定:“当身体接触发生在持球球员发生投篮之前,而不是持球准备投篮(形成投篮),这种情况下犯规,裁判将不做投篮犯规判罚!也就是说,持球球员和防守球员在身体接触后,才向上挥舞手臂形成投篮姿势的,将不再做投篮犯规;而当身体接触发生前,持球球员已经有向上形成投篮动作的,才属犯规。”这个规则的出台,对那些专门骗取犯规的球员有很大的冲击,因此以这样犯规的罚球高手的罚球次数锐减了很多…特别是哈登!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篮球联赛裁判法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篮球联赛裁判法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上一篇: 大雄风篮球联赛,大雄风篮球联赛在线观看
下一篇: 篮球联赛最多几人,篮球联赛最多几人参加

相关资讯